戰列艦必不可少保命武器!沒有她你會寸步難
武藏驚現致命弱點! 武藏號今天已經更新到游戲里了,整體而言非常強力的屬性令老喵刮目相看,不愧是歷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 然而今天老喵也發現了武藏的致命弱點!她居然連6級飛機都打不掉!今天老喵被一艘加賀針對了一整場。出了游戲仔細看看了看武藏的防空。
說到這里呢,我們也就不得不去回顧一下,戰列艦們的打飛機歷史還有打飛機的裝備了··· 對空利器 高中政治課的時候有一個詞叫“對立統一”,它揭示出,社會和思想領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間都包含著矛盾性,事物矛盾雙方又統一又斗爭推動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戰機和防空武器就是對立統一的兩個存在。為了規避防空武器的攻擊,戰機就要飛得更高更快更有隱蔽性;而為了更有效地攻擊飛機,防空武器也要打得更高更快更有抗干擾能力。
衣阿華號戰列艦上布滿了防空炮
游戲內同款=_= 很多人都認為防空炮應該是在戰機之后出現的,這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在戰機投入戰斗之前,熱氣球、飛艇等飛行器都已經被用于戰斗。為了打擊這些空中目標,歐洲列強想了一個特別簡單的辦法——把具有較高初速的小口徑槍炮往天上打。當時歐洲各國研制了不少中小口徑的速射炮,很多都裝備在軍艦上了。
德國的軍用飛艇飛過塞德里茨號戰列巡洋艦 有些朋友很難想象在戰機誕生之前軍艦為什么要攜帶中小口徑槍炮,畢竟這種東西在戰列線對轟的時候毫無意義。事實上,軍艦裝備小口徑槍炮主要是為了攻擊迫近的小艇。在19世紀后期的“古典大艦巨炮時代”,各國海軍裝備了不少的小型攻擊艇,大多是桿雷艇和魚雷艇。桿雷艇就是在船頭插一根前端安裝著炸藥、水雷的長木桿,迫近敵艦之后“貼臉炸”的小船。由于當時的魚雷射程只有一兩公里,因此魚雷艇也得迫近到相當近的距離才能攻擊。用軍艦上那些動輒100多、200多毫米的艦炮打這些小艇完全就是“大炮打蚊子”,很難打中。因此,具有較高射速、瞄準靈活的小口徑槍炮起到了很好的防御作用。
早期的戰艦都會在船體兩側布置大量小口徑副炮 也有些朋友認為軍艦是在航空母艦誕生之后才安裝防空炮的,這其實也不對。在航空母艦誕生前,軍艦在執行近岸任務時也可能會承受到來自岸基飛機的打擊,更不用提出現更早的軍用熱氣球和軍用飛艇了。在一戰中,德國的齊柏林飛艇是轟炸過英國艦隊的。當時面臨最多空中威脅的英國海軍就將很多小口徑艦炮轉為對空射擊使用,甚至特別研制了專用的炮彈。
炮口這么一抬,這近防副炮就成了防空炮 很快人們發現,單純靠小口徑艦炮對空射擊不能解決問題,必須進一步提高射速才能形成密集防空火力網抵御敵機。可是以當時的技術,火炮射速實在是提不上去了,因此只能換一個角度“曲線救國”——增加炮管數量。很快,雙聯裝、三聯裝、四聯裝甚至六聯裝八聯裝防空炮應運而生,軍艦一瞬間變成了“刺猬”,渾身插滿了又細又長的炮管。
八聯裝防空炮看著就得勁
同樣同款=_= 然而光靠彈幕防空也有些不太夠,畢竟飛機飛得越來越快,從俯沖到投彈根本花不了幾秒鐘,防空炮可能還沒瞄準呢敵機就飛走了。為此,各國將最新的火箭彈技術應用到了艦載防空武器上。英國海軍搞了一個“7英寸非旋轉拋射體”,做出了一個用于形成彈幕屏障的防空火箭彈發射器。大名鼎鼎的胡德號戰列巡洋艦上就裝備了這款武器,然而在它有機會一展神威之前胡德就被俾斯麥一輪帶走了。
納爾遜號炮塔上的防空火箭發射器
游戲里胡德的這玩意開了對空射擊飛機都是秒殺 當代艦船的防空武器基本都是彈炮結合的防御系統了,導彈負責中遠距離的定向追蹤打擊,高射速機炮負責在中近距離形成密集的火力網清掃迫近目標。像我國遼寧號上裝備的11管30毫米機炮射速能超過1萬發每分,這在二戰的時候都是無法想象的射速。
這火舌看著超帶感有木有 密蘇里的競爭超越! 可以說武藏什么都不錯,防御也好,輸出也高,血量也足,但是這羸弱的機動性再搭配上這蛋疼的防空讓她終有不足之處,而這一點還被無限放大,密蘇里也終于有了扳回一城的理由!
沒防空,被7級航母當雞殺 畢竟,9級戰列艦,有比我大衣阿華級防空更好的存在嗎!?
我,鐵刺猬!不!怕!飛!機!
島爹:沒事兒,不管你是誰,一鍵刪除
[編輯:葉子豬小秘書]
|
本新聞及文章僅代表發表廠商及作者觀點,不代表葉子豬本身觀點!